文博考研课程——第三课水下考古笔记(文博考研分数线2023)



一、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其中水域面积最广阔的海底遗存是研究重点。
水下考古具有自身独特的工具装备、技术和方法,常常依靠海洋勘探、潜水工程等技术设备的支持,运用最多的勘探方法是声呐法。
?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有利于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为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对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的成功打捞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迈入新阶段。

1、黑石号:
是一艘9世纪时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包括大量丰富的外销陶瓷器、金银器、青铜镜、铁器、钱币、玻璃器等。
该船触礁沉没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印尼政府为了阻止已经发生的盗捞行为,随即决定迅速对沉船进行打捞,但因缺乏人力及财力,便与德国人带领的新西兰商业打捞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进行沉船物品的打捞。
黑石号是目前海外发现最大体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是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
2、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
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 ,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2007年“南海i号”整体浮出水面,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
其船体残长约22米多,最大船宽约9米多,出水文物约数万件,以瓷器与铁器为大宗,另有金器、漆器、铅锡器、玻璃器等。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
“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跻身世界水下考古大国世界先进行列。
?
3、海南“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
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经当地渔民的偶然发现,后经考古发掘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 ,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
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展现了中国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艺,为中国水密隔舱船传统技术又增添一个新的例证,对评估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及对于世界航海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该沉船的成功出水既是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例。
?
4、广东汕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
?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失事后沉没于中国广东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
发现于2007年,2009年南澳i号水下考古正式启动。根据南澳一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况,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捞方案,其采用了不同于南海i号的作业方式。“南澳i号”的发掘是我国首次在28米

这个深度上开展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发掘,总结了一套水下遗址定位、文物提取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方法。?
出水文物超过1000件,主要为漳州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极具价值。这些文物的出土填补了16至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等资料的空白。??
“南澳i号”是目前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调查和试掘的第一条明代沉船,也是保存最好的明代商贸沉船。该遗址项目入选201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首个入选的水下考古项目。
?
5、四川眉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江口沉银遗址):
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考古工作者曾于2017年、2018年进行过两期考古发掘,分别出土文物共4万多件。
不仅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还发现有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及妃嫔的金册、银册等。
“江口沉银遗址”(即江口古战场遗址)获得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江口沉银博物馆也在有序的建设中。在博物馆建成前,一些珍贵文物也将继续在国内进行巡回展览。
?
6、福建平潭“碗礁ⅰ号”清代沉船:
“碗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平潭碗礁附近海域。
“碗礁ⅰ号”沉船残长13米左右,残宽3米左右。
沉船船舱内满载的瓷器,大部分保存较完整,有的还排列整齐,保持着沉没时的装载状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瓷等。器形有罐、盘、碟、碗等。
根据分析这些瓷器皆为清康熙早、中期景德镇民窑产品;初步推断沉船遗址的年代为清康熙中期。
?
7、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
2014年,考古人员在辽宁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
经考古证实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清朝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该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
在历时三年水下考古中,共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出水文物有致远舰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餐盘、勺子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kuí?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这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
8、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
?经远舰,是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一艘装甲巡洋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造,与来远舰为同级姊妹舰。
经远舰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
?它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发现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
?


《文博考研课程——第三课水下考古笔记(文博考研分数线2023)》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